七月的青岛,海风轻扬,携着微咸的鲜润拂过蜿蜒海岸。红瓦绿树,在澄澈的碧海蓝天之间泼洒出浓烈的夏日风情。7月3日-7日,中国文化企业家定制项目(第二期)第三模块走进魅力无限的青岛。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长聘教授、中国经济史研究中心主任龙登高,清华大学文化经济研究院研究专员汪浩,意大利法拉帝游艇董事、法拉帝国际控股董事长兼CEO徐新玉,中国文化书院文化经济分院院长薛镭,中国文化书院文化经济分院副秘书长陈顿斐,一龄医院管理集团董事长、中国文化书院文化经济分院管委会副主任李玮,以及企业家代表、中国文化书院文化经济分院代表齐聚青岛,在黄海之滨启幕一场关于文化底蕴与商业智慧如何交响共鸣的精彩探索。
夏海扬波,商海文澜于此交汇;海风涤荡,智慧之光映照产业新程。在这片被蔚蓝浸润、开放滋养的滨海热土,中国文化企业家定制项目(第二期)成员们展开了一场融汇古今的智慧对话。青岛以其壮阔的海洋气魄与交融的多元文化,成为本次研修的“蔚蓝讲堂”,更是一座涌动的创新灵感源,于新时代的潮涌中续写商业与人文交响的璀璨篇章。
从历史到未来:
中华商业基因的传承与全球化新机遇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长聘教授、中国经济史研究中心主任龙登高带来《中华传统及其海外演化兼谈出海的启示》专题分享,深入探讨了中华传统商业文化及其在海外华人社会中的延续与演变。他指出,中国历史上的农民和商人具备独立经营与市场基因,这种传统在海外华商身上得到延续,形成了坚韧的生命力与适应性。通过对比本土与海外华人社会,龙教授揭示了中华传统中朴素的产权意识、契约精神及民间组织的强大力量,尤其在公共品供给和基层秩序维护中的作用。他强调,尽管20世纪的社会进程中断了部分传统,但海外华人社会仍保留了中华文化的脉络,并在异国环境中展现出包容性与创新力。最后,龙登高教授结合当代跨境市场主体与数字经济,指出平台经济降低了跨国经营门槛,为普通人提供了创新机会,并鼓励企业家在逆境中奋发有为,发扬中华商业基因的优势。这场融合历史纵深与现实关怀的对话,为文化企业家成员理解中国经济脉络、研判未来趋势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角度和深刻洞见。
双轮驱动破局之道:
全球资本变局与中国产业突围
清华大学文化经济研究院研究专员汪浩博士以《全球变局与产业创新双轮驱动下的中国经济》为题,展开多维破局之思。他凭借深厚的专业洞察与详实的数据,为文化企业家成员拨开中美关系迷雾,勾勒出产业突围的清晰路径。
汪浩博士以一组震撼的数据切入核心议题,精准剖析特朗普 “赤字经济学” 的本质。他指出,美国通过举债刺激经济的模式,本质上是在筑起一座看似坚固的“美元堤坝”,却在无形中改变了全球资本流动的河道。面对美国这一经济策略带来的外部挑战,汪浩博士强调,中国的反制措施并非简单的对抗,而是将外部压力转化为内部经济转型与高质量发展的动力。中国的反制也不是零和博弈,而是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下,推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变革与重构。
国际商战中的中国智慧:
中国企业出海的战略定力与实战谋略
意大利法拉帝游艇董事、法拉帝国际控股董事长兼CEO徐新玉带来《中国企业出海的机遇与挑战》专题分享,以法拉帝集团的国际化运营为范本,结合全球商业趋势,深度剖析中国企业国际化进程中的现状与未来走向,明确指出“深度融入”与“价值创造”是出海破局的核心要义。
徐新玉董事长分享了企业从濒临破产到国际巨头的转型历程,重点介绍了海外并购案例,如意大利法拉帝游艇集团的收购与整合。他强调战略定位需由企业主导,而非依赖投行建议;在跨文化管理中主张包容而非强制融合;面对欧盟监管挑战时,需坚持法律立场,如应对“黄金法案”的博弈。他提醒出海企业需警惕文化差异、法律风险,并善用国际资源,保持战略定力。
中国企业出海启示录:
跨文化博弈中的生存智慧
在青岛八大关小礼堂举行的“跨文化背景下中国企业出海的动力与挑战”圆桌论坛上,法拉帝国际控股董事长兼CEO徐新玉、清华大学薛镭院长等业界领袖与文化企业家学者展开了一场富有洞见的对话。徐新玉董事长并购意大利法拉帝游艇集团为案例,提炼出“看得准、坚持住、干得成”的九字出海箴言,强调业务协同与深度本土化是国际化成功的关键要素。
薛镭院长敏锐指出当前中国企业出海面临的三大结构性变化:全球地缘政治格局重塑带来的挑战、中国制造业能力跃升创造的新机遇,以及中国文化影响力提升而形成的软实力优势。论坛深入探讨了不同类型企业面临的差异化困境,以潘一鸣为代表的中小企业被迫采取“防御性出海”策略应对贸易壁垒,而杨素莉的服装企业则在欧洲市场遭遇商业规则与法律环境的“隐形门槛”。
与会专家达成共识,认为真正的出海成功需立足国内优势,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构建核心竞争力,同时要超越文化差异的表象,直击商业利益本质。这场汇聚实战经验与学术思考的对话,为中国企业全球化提供了从战略定位到战术落地的全方位思考,为中国企业绘制了一幅从战略谋划到执行落地的完整出海路线图,展现了在复杂国际环境中开疆拓土的东方智慧。
交响华章中的商业哲思:
八大关音乐厅艺术之旅
在承载着历史记忆的八大关宾馆礼堂——这座1959年落成、采用人民大会堂设计蓝本的民族建筑瑰宝中,文化企业家成员开启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艺术探索。音乐厅内,现代声学科技与古典美学完美融合,为这场交响盛宴营造了浓烈的艺术氛围。
当第一个音符在穹顶下响起,文化企业家成员立即被带入音乐的奇妙世界。小提琴组如海浪般轻柔地勾勒出青岛的滨海韵味,铜管乐则以朝阳般的辉煌气势展现商业开拓的壮阔。在这场跨越时空的艺术对话中,文化企业家成员或凝神静听,或随乐律动。音乐厅独特的声学设计让每个音符都清晰可辨,正如商业决策需要明察秋毫;交响乐团各声部的和谐共鸣,恰似企业管理中各部门的协同运作。这场融合了历史底蕴与现代气息的音乐盛宴,不仅带来艺术的熏陶,更启发了商业创新的灵感,让文化企业家成员在旋律的起伏中领悟到企业经营与艺术创造的共通智慧。
海天之间的经营智慧:
扬帆出海中领悟企业掌舵之道
在青岛奥林匹克帆船中心的碧波之上,文化企业家成员开启了一场难忘的乘风破浪之旅。当船帆升起的那一刻,文化企业家成员感慨,经营企业正如驾驭帆船,需要敏锐判断风向变化,及时调整战略航向。当帆船在波峰浪谷间穿行,文化企业家成员深刻体会到,真正的商业智慧不在于控制风浪,而在于顺势而为、借力前行。这场独特的帆船出海体验,让商业理念在碧海蓝天间得到了纯粹的升华。
问道崂山:
在太清宫的精神寻根之旅
宫在峰下,大海当前。崂山太清宫又名下清宫,俗称下宫,坐落于崂山老君峰下。在云雾缭绕的崂山太清宫,文化企业家成员开启了一场跨越千年的文化对话。这座始建于西汉年间的道教祖庭,以其“海上第一名山”的恢宏气势,向现代商界精英展示着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当清幽的道乐在山间回荡,文化企业家成员思考与探讨如何将“无为而治”的东方智慧融入现代企业管理。这场融合了道家哲学与商业智慧的参访,不仅是一次文化寻根,更让文化企业家成员获得了在浮躁商海中保持定力的精神指引。
中国文化企业家定制项目(第二期)第三模块圆满收官。文化企业家成员在这座山海之城完成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商业智慧对话。当海风带走夏日余温,留下的是对全球化时代中国智慧的深刻共鸣,以文化为锚,以定力为帆,方能在商海浪潮中稳健前行。
真正的商业智慧,既需要拥抱全球化浪潮的胸襟,更需要扎根文化底蕴的定力。让文化企业家成员带着青岛赋予的海洋气魄与创新灵感,在未来的商海征程中,既做破浪前行的航海者,更当文明对话的践行者,以东方智慧谱写新时代的商业华章。这段黄海之滨的智慧交响,必将持续回响在每位企业家的经营实践中。
上篇:庆祝“七一”建党节 | 海南一龄党总支以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淬炼作风之魂,筑牢高质量发展根基
下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