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翰墨书写千秋功业,丹青描绘百年辉煌。为了迎接建党100周年,一龄员工以艺术语言讴歌党的光辉历程,记录时代的伟大变迁,刻画人民的精神风貌。博鳌一龄员工创作了绚美的画作、精美的书法,以及富有时代气息的插花作品,让更多人感悟中国共产党百年奋进历程,感受书画、花道艺术所呈现的美好生活。
《巍巍丰碑耸六连》
作者:李树波
六连岭革命根据地位于海南万宁西北部,创建于1927年,是琼崖早期的革命根据地之一,是党领导人民群众在海南坚持革命斗争时间最长的革命根据地。从1927年创建至1950年海南岛解放,在长达23年的艰苦卓绝斗争中,为解放海南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1927年4月22日,国民党琼崖当局发动反革命事变。23日,万宁县党部委、县农会以“野外演习”为名,连夜率领礼纪、万城、龙滚等农训所近200名学员撤出县城,到六连岭下的军寮村驻营,建立了六连岭革命根据地,同时成立了仅有5人的六连党支部,实现革命重心从城市转向农村的战略大转移。1928年,国民党当局派出重兵对琼崖革命根据地进行“围剿”,试图将六连岭上的红色火种彻底扑灭。国民党反动派在根据地周围修建密密麻麻的碉堡,驻扎匪兵,切断人民与红军的联系,断绝给养。在深山密林里,红军白天跟敌人周旋,生活在枪林弹雨之中,晚上还要越高山穿林莽,绕过敌人的炮楼,潜到山下为地下党同志搞接济粮。缺衣少食,战士们就用麻袋做成衣服,上山挖野菜找木薯,下河摸鱼虾抓螃蟹。当地群众还冒着生命危险,化装成商贩,到和乐镇、中原镇等地为红军购买粮食、药品等补给用品,通过秘密联络点悄悄地送上六连岭,送给红军。23年间,在方圆数十里的六连岭地区,历经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在战斗中始终高擎红旗,不怕苦、不怕死、克服困难,是六连岭的群山赋予了革命同志坚强的意志,他们用自己的血与肉树立了革命的丰碑。1957年1月,党和国家领导人朱德在海南视察工作时,被六连岭根据地军民艰苦卓绝的斗争深深打动,即兴赋诗:“六连岭上现彩云,竖起红旗革命军。二十余年游击战,海南人民树功勋。”1961年秋,在六连岭南麓建立了“革命烈士纪念碑”和“纪念亭”,1976年逐渐扩建为六连岭烈士陵园,占地面积242亩。1989年,国务院批准六连岭烈士碑为全国革命烈士纪念建筑保护单位。2009年,六连岭烈士陵园被列为第四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11年,被列入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共产党人和六连周边革命群众前赴后继、百折不挠,坚持23年红旗不倒开展武装斗争,直到1950年5月海南解放,他们用生命和鲜血在人民心中铸就了不倒的历史丰碑!
作为新一代共产党人,将紧跟随党的光辉引领,学先烈,忆传统,强党性,正作风,继承党的光荣传统,坚定理想信念,树立革命意志,提高品德思想修养,持之以恒学习党的理论知识,立足本职工作,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影响和带动身边的群众,保证党的事业健康发展!
草 书
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作者:李树波
隶 书
《建党百年》
作者:李树波
行 书
《铭初心·勇追梦》
作者:曾垂作
《红心向党》
作者:吴宛璇
一百年前,划行在浙江嘉兴的那只红船,诞生了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从此,中国人民有了领路人,党带领着人民在风雨中努力向前,鲜红的旗帜从此迎风飘扬。一百年,不仅是用鲜血铺就的革命奋斗之路,更是一代又一代的共产党人用青春与热血诠释的红色精神。2021年是党的百年华诞,愿党永远辉煌,祝祖国国富民强、幸福安康!
《红心向党》以党旗红、军装绿和光芒黄三色为主调,在枯木上插制红色龙船花代表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的那艘红船,形似舞动红旗的一层层连接的手揉纸代表了红色鲜血铺就的革命道路。橙黄色呐喊的黄丽鸟蕉象征着广大劳动人民,层层叠加的绿色蕉叶象征着为人民浴血奋战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搭配在一起形似层峦叠嶂,又似熊熊焰火,表达了革命的星星之火燎原,也象征着红色大地上呈现光明!人民拥护着党,托举着由龙柳编织、跳舞兰(吉祥兰)缠绕的金黄色党徽和五角星,象征着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团结一致、奋力向前,中华儿女永远心向中国共产党。
《红船精神》
作 者:李紫轩
红船精神代表着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龙船花颜色鲜红,有红红火火和圆满的意义。以龙船花拼成的红船寓意着百年前那艘红船上承载着人民为美好生活奋斗的希望和革命事业的蒸蒸日上。船帆的残缺象征着当时的条件异常艰苦,但正是这种艰难的条件映射出共产党人百折不挠、不畏险阻、奋勇向前的精神;也正是船帆的残缺,让胜利的曙光穿透迷雾,照亮了亿万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待。红色党旗飘逸灵动,代表着党的奋斗精神源远流长。借以《红船精神》献礼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共同追忆红色精神,以红船精神开启下一个百年辉煌。